《莆田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暖暖爱心助寒门学子放飞梦想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小记
   期次:第175期      


  我校1.3万名学生中,贫困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近20%。如何让这20%的贫困学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一直是我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助学新路子,倾力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既助学又育人,既扶贫又励志,努力搭建一个以资助为载体、以教育为基础、以成才为目的的资助体系,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机构健全为学生及时受助导航
    今秋,收到我校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们都会看到一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这是我校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国家和本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而精心编制的一份简介。为了确保贫困学生及时得到资助,学校利用招生简章、校园网、招生热线、新闻媒体报道等加大对外宣传。同时通过校内宣传栏、校广播电台、校报、校园BBS等渠道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宣传,让他们对资助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资助经费大、资助面宽、牵涉面广、影响程度深……对26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我校迎难而上,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学校成立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出台了《莆田学院各类社会奖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莆田学院贫困生学费减免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实现资助评审的规范化,实行阳光运作打下基础。
  为提高工作效率,学校还利用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网络平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贫困生信息档案,记录了我校在校学生的各项基本信息: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在校评优评奖情况、各学年受资助情况、勤工俭学情况以及社区表现情况等。在这个信息系统内,对所选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优评奖情况以及社区文明分考核成绩等信息,可一目了然,使学校各级评审机构能够更加快捷、公平、公正地开展评选及审查工作。
            倾力资助不漏一个寒门学子
    入秋以来,我校电信系计算机(海外班)专业2007级学生陈霞,开始了她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学习生活。陈霞以优异成绩被香港大学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位在我校获得人民奖学金、受到电信奖助学金资助的学子,成为我校受助的优秀学生典型之一。 (上接一版)在我校,像这样受益奖、助政策的学生还有很多。为了确保家庭贫困的学子顺利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我校多管齐下,完善了“奖、贷、助、补、减”等在内的资助体系。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暖冬工程、重大疾病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的资助体系。突出体现在“五个一点”:
  一是"助"一点。学校主要依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各项奖、助学金,2008-2011年全校共有10522名学生获国家奖励和资助,获得各种奖、助学金2016万元,覆盖面广,资助力度大,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贷"一点。我校从2008年到2011年,先后为226名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110.84万元,确保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需求。
  三是"争"一点。学校不断挖掘助学渠道,努力争取社会资助,获得相关企业的支持。近年来,学校先后争取到了莆田移动、莆田电信、莆田联通、莆田市妇联、北京木业家具商会、鑫炎集团、山中集团、和顺贸易有限公司等一批社会单位和个人在我校设立奖助学金,帮助在校贫困生解燃眉之急。2008-2011学年全校各项社会资助项目资金共计108.09万元,资助人数716人。
  四是"补"一点。学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20%做为"三金"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8-2011年共计补助、减免学费2798人次,金额总计545万元。
  五是"挣"一点。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挣钱,自己养活自己"。2008-2011年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地,提供累计达1797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支付勤工助学岗位工资427万元。同时,通过校外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家教和社会兼职岗位800余个,为学生间接创收超过470万元,基本上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及部分学费问题。
 
                    励志育人
          托起学子健康成长的蓝天
  “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我校探索资助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诚信知识教育、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促贫困学生励志成才。
  针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组织贷款学生收看诚信纪录片、发起诚信倡议书等,引导学生认识诚信为人、按时还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发动受奖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教育学生在接受关爱的同时懂得回报社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在捐助贫困学子的社会单位及个人与受助学生之间建立爱心联系卡制度,引导受助学子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在接受社会帮助的同时,利用一个短信,一个电话,一张明信片等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捐助者表达感谢。获得李燊励志奖学金的环生系应化072林晓芳同学给捐助人李燊寄去一封充满感激的信,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同样受到资助的艺术系学生杨云、王永磊、江建旺则用自己创作的剪纸、贺卡和画,表达了感恩之情。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都是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成功都是来自于自身的艰苦奋斗,学校利用开展奖助学金颁发仪式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学生向帮助他们的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学为所用,将来报效社会。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以真心和爱心,为“贫困家庭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奋进、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励志育人。
本报记者

 

莆田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094次访问,全刊已有343279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