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种好“四地” 喜结硕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回顾

   期次:第1期      

(图为莆田学院妇女理论研究院揭牌仪式现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在党中央和教育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抓全国和福建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做有组织的科研,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措并举,夯实主阵地、活跃学术领地、建好研究基地、打造智库高地,使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

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主阵地

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展现思政课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五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学科建设是龙头,科学研究是基础”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培育为抓手,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3个研究方向,整合研究队伍,鼓励教师围绕三个硕士点方向,申报课题,撰写论文,以形成研究合力,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打造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对新进教师积极落实一对一“传帮带”机制,选任师德高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授担任导师,帮助年轻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规范,内涵建设进步明显。

营造学术氛围,活跃学术领地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学院经常组织学术沙龙;每年邀请全国马工程知名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著名教授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和课题申报辅导,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调整研究定位,优化研究内容;加强与国内、省内、市内相关单位、组织、研究机构的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大力支持鼓励教师经常参与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为未来的学术提升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凝聚科研力量,建好研究基地

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学院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平台建设。一是整合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资源,先后成立了莆田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木兰溪综合治理研究院、妇女理论研究院、闽中革命史研究中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为科研核心导向,引导和组织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木兰溪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等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凝聚力量,申报相关主题的各级各类课题。木兰溪综合治理研究院还与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共建生态环境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木兰溪联络点,科研成果突出。二是凝聚力量组建科研团队,打造研究“拳头”。学院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闽台文化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等3个校级科研团队。

发挥研究优势,打造智库高地

学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做好产学研用这篇文章,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努力打造智库高地。五年来,学院教师组建宣讲团,在校内、校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开展理论宣讲服务200多场。积极参与地方决策咨询研究,承担决策咨询课题,为党政机关决策建言献策,被采纳咨询报告40余篇,“智囊团”作用崭露头角。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贯彻落实“3·18”重要讲话精神,在学科建设、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方面持续发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校级首批重点学科,形成3个明确的学科方向,正在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学院先后承接各级各类项目近百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2023年),省部级项目19项(2019年7项、2020年3项、2021年3项、2022年4项、2023年2项)。学院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三报一刊”上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6篇(《人民日报》1篇、《光明日报》1篇、《经济日报》1篇、《福建日报》3篇),在SCI、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译著2部,得到省领导指示及被中央、福建省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45篇(其中,中央采纳18篇、省相关部门采纳27篇)。

(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福梅供稿)

莆田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89次访问,全刊已有345812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