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致敬青春,适度庆祝

   期次:第301期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9名经历过毕业季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2.8%的受访者为庆祝毕业大约花费3000元以上,30.9%的受访者觉得毕业季花费给自己造成较重负担。对于毕业多花钱的做法,28.7%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认为这样更有仪式感,52.4%的受访者反对,认为学生没有经济实力,应该节俭。(5月22日 《中国青年报》)
    毕业季究竟是“最后的狂欢”,还是得“波澜不惊致青春”呢?6月毕业将分离,此时的大学毕业生必是心有不舍泪千行,相别之时别亦难;此番归去未有期,不知何时能相逢。仅此一次的人生重要时刻,的确是需要拍照留念存美好,暂凭杯酒长精神。通过一些必要的仪式、增加部分开销致敬青春,纪念毕业,也未尝不可。
    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能力,盲目烧钱。纪念毕业无可厚非,毕业开销更需花在“点”上。其实毕业,意味着又一次启程,把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也许反而使回忆更纯粹。
    众所周知,当下我国的教育环境为年轻人提供的就是“保姆式”教育。父母为子女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由此,对于大部分大学毕业来说,他们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超额的毕业开支,而是依赖于家庭的支持。在合理范围内的纪念毕业,父母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的毕业超额消费、高消费,无疑给父母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尤其是就普通家庭而言,上学的学费及日常开销已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之毕业季的无节制继续烧钱,家庭经济压力更是不堪重负。烧父母的钱,享自己的乐又是何必呢?理解父母的不易,懂得节俭,才是成年大学生该有的行为。
    再者,目前大学生毕业季沦为烧钱季。造成这种现象的又一重要因素即是内心的攀比心理和跟风消费。贪图排场,讲究豪华,这些本不该在大学这片净土出现的风气,却因毕业季的来临悄悄渗透进了大学生的思想。经济背景较好的家庭,纵容溺爱子女毕业时的隆重庆祝;但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毕业庆祝无疑是一个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毕业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导致盲目跟风、相互攀比的出现和炫耀消费的尴尬局面。因此,花父母的钱来搞排场、充面子、盲目跟风攀比,大可不必。
    在即将踏入社会门槛的时候,需要以积极、昂扬的心态面对未来,努力拓展出更大的人生空间。而对于毕业,烧钱并不是唯一的选项,毕业生没有必要用攀比烧钱的方式来亵渎青春,更不应该将纪念青春与毕业烧钱划上等号。我们应该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倡导适度消费,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采用更加经济实惠又有纪念意义的方式来庆祝。不以金钱多寡,排场大小来考量彼此纯真的友谊。

    总之,毕业情感的表达,不应该被高消费所代替,需要的是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回归情感的本质,而不是以厚厚的“毕业账单”来呈现。给毕业留下独特回忆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互赠毕业寄语、相约十年后再相见、和同学结伴在城市骑行等这些经济实惠又有意义的纪念方式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本报记者  李燕娟

莆田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242次访问,全刊已有3381106次访问